議題背景:

紐西蘭國會環境監察員西門.厄普頓(Simon Upton, The Parliamentary Commissioner for the Environment)要求政府澄清受混淆的各種「環境友善塑膠」(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lastics)。

西門.厄普頓公佈了線上資源,來幫助懷有疑慮的消費者處理這個複雜的問題,並認為政府必須介入且承擔更多責任。

本文及專家回應翻譯自紐西蘭科學媒體中心:Biodegradable and compostable plastics in the environment – Expert Reaction

2018年7月12日
紐西蘭廢棄物管理協會主任 保羅.伊凡斯:
(Paul Evans, Chief Executive, Waste Management Institute New Zealand)

在零售業者與消費者之間對專業術語有嚴重的混淆,像是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ble)、可分解(degradable)及可堆肥(compostable)這些字眼時常被交互使用,但它們實際上有非常不同的意涵。許多消費者購買袋子時認為他們買的是可堆肥塑膠袋,但卻發現其實只是可分解塑膠袋,所以分清楚這些名詞其實相當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標準和標示在讓消費者做出明智決定的過程中如此關鍵。目前市面上存在過多的標準,且製造商們也正在創造屬於自己的標示,這些都只會更增混亂。
我給消費者的主要建議是:「非一次性使用的選項就是好選擇。」

也許某樣產品可以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到某種程度,但終究他們都會有影響。首先,同時也是最根本的,人們需要去思考如何能夠減少消費,然後盡可能使用可重複使用的商品。儘管我們需要在我們所使用的材質上有更好的引導,但實際上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行為,並做出更好的選擇。

賽爾公司製造與生物產品部門總經理 艾思佩.麥可瑞博士:
(Dr. Elspeth MacRae, General Manager Manufacturing & Bioproducts, Scion)

我們非常歡迎國會環境委員的發言為大眾澄清生物可分解塑膠及可堆肥塑膠這個令人困惑的議題。許多人誤解了,以為一次性塑膠對食品和健康安全是必要的,因為它能使食物免受污染和腐敗。

生物基塑膠(biobased plastics),也就是由生物性原料所構成的塑膠,在整體塑膠產業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隨著像是聚乳酸(PLA)和聚羥基羧酸酯(PHAs)這些材料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以及生產成本的降低,生物基塑膠產業正在逐漸成長。根據預測,生物基塑膠的產值至2020年將會成長至300億紐元(約為新台幣6255億元)[1],整個塑膠市場的產值則將到達6500億紐元(約為新台幣13兆元)。

誠如委員所指出的,你不能假設生物基塑膠就是生物可分解塑膠,而石油基塑膠不行。生物可分解塑膠是指那些可被微生物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甲烷)的塑膠,其實在生質和石化塑料中都能找到這種例子。

包裝業不僅在紐西蘭的財富創造上便演重要的角色,同時對全球銷售產業的支持也至關重要。在紐西蘭,包裝業每年的產值超過40億紐元(約為新台幣834億元),並為農產品綜合產業每年超過320億紐元(約為新台幣6672億元)的出口產值及580億紐元(約為新台幣1.2兆元)的國內貿易提供支援,雇員更超過48,000人。雖然塑膠是包裝產業的重要部分,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評估我們選擇塑膠的種類與目的。

紐西蘭人逐漸開始考慮重新設計包裝,以符合「壽命結束」的需求。這包含了回收、堆肥處理,以及透過巧妙的設計重複使用包裝。目前,包裝上甚至提供消費者相關資訊,並可透過履歷追蹤產品的生產歷史,這在我們的出口市場上越來越重要。

塑膠因為它重量輕,而且是以目的為導向的設計原料,因此塑料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是我們可以用塑膠做什麼,以及應該用它做什麼的另一種發展面向。這是一個複雜的領域,而我們也相當樂見它被公眾重視及討論。用語是需要被注意的,生物可分解、可堆肥的意涵並不相同,也與生物基塑膠有所差異。我們需要透過更多方式,透例如標準或標章告訴大眾,他們正在購買什麼,以及當產品的壽命結束後可以做什麼。紐西蘭需要更正規的回收和/或堆肥設備,並學習其他歐洲國家是如何運作的。

奧克蘭理工大學工程學系教授、社會責任工程師團隊主席 湯瑪斯.奈特教授:
(Prof. Thomas Neitzert,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AUT; President of Engineer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環境委員提出了一些觀點強調在生物可分解塑膠與可堆肥塑膠的相關混亂。但即便現行國際標準對此也無法提供太多幫助,這是因為對於塑膠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普遍缺乏認識。無疑地在此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同時,我們應該採取謹慎的原則。如果我們不確定手中的塑膠有什麼樣的特性,那就別去用它。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透過像是金屬、玻璃和紡織品等其他材料來取代。如果消費者拒絕使用塑膠,轉而使用替代品,那麼某些業者就要必須向消費者解釋自家產品的安全性。這是達成產品管理的方式之一。

奧克蘭大學化學學院高級講師暨綠色化學中心副處長 艾芬豪.梁博士:
(Dr. Ivanhoe Leung, Senior Lecturer at the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 and co-Deputy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Green Chem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我很高興收到環境委員的來信。委員所指出的四個生物可分解塑膠相關領域的辨識是完整且合乎邏輯。我認為我們迫切需要在地的終端處理設施,這樣我們才不會過度仰賴第三國(例如中國)來處理我們的回收材料。

現在紐西蘭的回收再循環過程也有一個巨大的機會,特別是在塑膠碎片(例如轉化為化學產業可用的原始材料)。這是一個產業及學術界都正積極研究的領域,紐西蘭也有幾位世界領先的研究者投入在這個領域。

零售業者和製造商可以推動消費者的行為和習慣的改變。近期有關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袋和塑膠吸管的改革,以及在超市內設置舊塑膠袋回收點,將有助於減少塑膠垃圾掩埋量。

超市可以(也應該)提供回收其他塑膠材質(例如寶特瓶)的回收點。進行回收時,消費者也應該注意他們手上的塑膠的是哪一類(編號1-7)。這些號碼通常可以被找到,例如在寶特瓶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有些回收廠只接受特定類型的塑膠進行回收。

相關利益聲明

保羅.伊凡斯:我是國會環境委員訪談的眾多利害關係人之一。我們沒有因為訪談收受任何款項。
艾思佩.麥可瑞博士:紐西蘭包裝協會董事會成員。
湯瑪斯.奈特教授:無利益關係。
艾芬豪.梁博士:無利益關係。

註釋:

[1] 編著:以2018年7月台幣兌換紐元之平均及時賣出匯率20.85元計算,文後所提之金額亦同此。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