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姜逸 報導 | 2016/10/07

衛福部統計,癌症蟬連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達長達34年。2015年癌症死亡人數有4萬6829人,約佔臺灣總死亡人數的28%,每3.6人就有1人死於癌症。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組成跨國研究團隊,發現節拍式化學治療新機轉,有效阻止腫瘤幹細胞生長,降低癌症復發與轉移機率。萬芳醫院一般內科主任、消化腫瘤科醫師張智翔表示,節拍式化療最快將於2017年進行臨床試驗,預期將可造福更多癌症病人。

化學治療是大部分癌症主要或唯一的治療方式。經由抑制癌細胞生長,或直接破壞癌細胞結構,來達到治療目的。傳統第一線化療雖可抑制部分腫瘤生長,但高劑量藥物會在人體產生嚴重副作用;療程間斷期過長,也會增加日後癌症轉移與復發的機率。

張智翔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內科醫師蔡坤志,兩人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再生醫學中心,協同合作組成跨國研究團隊。他們發現,傳統化療會刺激腫瘤基質細胞分泌趨化素。在療程間斷期,大量趨化素會刺激殘存的腫瘤細胞,並將腫瘤細胞轉化成具高侵犯性與抗藥性的腫瘤幹細胞。同時,趨化素也會誘導具抑制免疫能力的巨噬細胞進入腫瘤基質,進而造成化療後癌症的復發。

研究團隊發現,相較於傳統化療投予病人最高忍受劑量的藥物,並有固定的療程間斷期;節拍式化學治療以每天投予低劑量藥物的方式,療程間斷期也縮短,如此進行更能有效抑制腫瘤幹細胞的生成,降低抗藥性及復發與轉移的機率。

張智翔表示,節拍式化療特別適合用在結締組織扎實的惡性腫瘤上。研究團隊目前主要針對乳癌與胰臟癌進行動物試驗,發現能有效延長癌症治療後的存活期,未來也將進一步運用在胃癌與大腸癌試驗。對於傳統化學治療失敗的病人,會以同樣的藥物進行節拍式化療,以增加治療成功的機率。

指導研究團隊的萬芳醫院院長、消化內科醫師連吉時指出,目前口服化療藥物與奈米製劑包裝藥物的進步,是可以克服每天必須投予藥物所造成的不便性。另外,由於藥物劑量低,除了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大幅減少,節拍式化療也與傳統化療的費用差不多。連吉時表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符合節拍式化療概念的癌症治療法,醫界也會持續結合學術與臨床研究,造福更多癌症病人。

文章備註

本文轉載自:臺大新聞e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