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蛋荒事件

背景描述:

2019年01月,國內雞蛋出現短缺現象,而農委會於01月1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缺蛋主因為823水災,並預計2月後雞蛋供給量將逐漸穩定。然02月21日,有媒體揭露國內蛋荒的主因來自於種雞場疫苗接種出現問題;雖農委會於當日晚間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疫苗失敗非此次雞蛋短缺的主要原因,但仍引發相關的爭議與討論。

目前農委會歸納出影響蛋雞產蛋量之因素,分別為馬立克疫苗接種失敗、823水災、禁用芬普尼、氣候變遷,以及禁止格外蛋進入食物鏈等。對此,專家針對不同影響因素所進行之回應如下:

 

2019年03月07日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陳盈豪教授

季節與天候對蛋雞之影響

氣候變遷使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也讓天氣產生極端變化,即寒流與熱浪來襲次數或天數增加、驟雨量也遽增。此種變化對臺灣蛋雞產業造成嚴重衝擊,例如近年的88水災及去年的823水災均造成大量的雞隻死亡。

由於蛋雞沒有汗腺,臺灣炎熱的天氣很容易造成雞隻緊迫。氣溫升高對蛋雞的影響茲分述如下:

  1. 體溫:
    根據研究指出,當環境溫度由適溫區(13-24℃)升高到34℃或35℃時,雞隻體溫會隨之提高。
  2. 呼吸速率:
    當外界環境溫度接近雞隻體溫時,輻射、傳導及對流等散熱方式已無法排除體熱,此時雞隻需藉著增加呼吸速率,提高呼吸量以蒸發冷卻的方式散熱。換言之,雞隻將藉由喘息以利散熱降溫。
  3. 心跳速率:
    環境溫度提高,雞隻會隨之體溫上升、心跳速度亦加快,此現象乃是為了使皮膚表面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以提升體表之散熱。
  4. 飼料採食量、生長增重及飼料效率
    動物採食主要是為了滿足對能量之需要。影響動物採食量之因素很多,環境溫度為主要因素之一。環境溫度與飼料自動採食量成負相關,可能因為高溫會影響動物的食慾中樞及減少甲狀腺素分泌量所致。根據文獻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RC,1977)之資料顯示,蛋雞攝食量之計算是以21.1℃為基礎,環境溫度每增高1℃,攝食量約減少1.2%,因為高溫會影響雞隻採食量,進而影響其生長增重,相對地飼料效率也變差。
  5. 免疫力:
    比較高環境溫度(34℃)與適溫組(24℃)之雞隻,可發現處於高環境溫度的雞隻,其血漿中球蛋白含量減少;同時以綿羊紅血球進行免疫試驗,也可發現高溫組雞隻,其血液的抗體力價顯著較低,顯示高環境溫度會降低雞隻之免疫能力。
  6. 死亡率:
    上述諸多影響因素,雞隻無法適應或調適,就造成死亡率增加。
  7. 產蛋性狀:
    國內學者在臺灣種母土雞之研究顯示,在高溫(34℃)環境下,母雞之產蛋率,蛋之蛋重蛋比重、蛋殼強度、蛋殼重及蛋殼厚度均顯著較適溫組(24℃)者低;產蛋率下降9.19-13.33%,蛋重降低3.18-5.32%。
    尤其薄殼蛋常造成格外蛋,使蛋雞產業經濟損失重大,Etches(1996)指出全球每年由於蛋殼品質不佳所造成損失金錢,高達5億美金。美國業者現在很重視雞蛋破損率的問題。以 Ballas 蛋品工廠為例子,該廠購買其他農場生產之雞蛋時,契約中對破損蛋的要求十分嚴格,當原料蛋破損率達1-2%,便會將全部採購之雞蛋退回,絕不以較低的價格購入。此係考量薄殼蛋會造成蛋品品質不良,若為此調整洗選機刷子高度及軟度,對工廠管理而言不合經濟效益。總括來說,熱帶地區環境溫度超過適溫,將使蛋殼品質變差,並且在輸送過程造成裂紋蛋或破殼蛋,造成蛋品工業相當大之金錢損失
    造成薄殼蛋之主要原因如下:
    (1) 鈣攝取量減少:由於夏季高溫影響雞隻的採食量,相對而言母雞對鈣的攝取量下降。
    (2) 重碳酸鹽量降低:家禽體溫過高引起喘息,此時呼吸速率超過原來之20倍,進而引起過鹼症。因血漿中CO₂濃度下降,而使可維持血液pH值為正常之重碳酸鹽減少,呼吸性鹼中毒亦使重碳酸鹽量經由腎臟之排出量增加,導致子宮與腎臟競爭重碳酸鹽。重碳酸鹽係沉積蛋殼碳酸鈣之原料之一,因此蛋殼厚度下降。
    (3) 在熱緊迫環境下,子宮之碳酸酐酶活性降低,因此蛋殼之沉積受阻。

養禽業應採取何種防災措施

有很多國家的夏季溫度為35-43℃,而蛋雞的理想溫度為13-23℃,所以如何營造蛋雞適宜的環境攸關蛋雞產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以下分成畜舍改良及飼養管理二方面來探討。

  1. 畜舍改良:
    要減輕熱緊迫所致的不良影響,主要是控制禽舍溫度,例如:裝置舍內風扇、屋頂裝置曼陀羅或太子樓設計,以利空氣對流改進通風;屋頂灑水與舍內噴霧,有利於畜舍降溫;於屋頂架設遮光網,並將畜舍屋頂漆成白色,以利雞舍較不易吸熱或改善環控;尤其水簾式高床雞舍在已開發國家飼養蛋雞實務上已著手使用,雖其造價高,但優點甚多,諸如增加飼養空間,提供適宜環境溫度,降低死亡率,提升產蛋率,降低風災、水災、寒流與日曬高溫等天然災害對雞隻的威脅。臺灣白肉雞採水簾密閉式雞舍達76%、負壓式為11%、傳統式13%;然而蛋雞舍仍有很多是屬於傳統的雞舍居多(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資料顯示,全國65.84%蛋雞隻飼養在傳統式、13.84%為水簾式、18.86%為高床式及1.64%為友善飼養),其不容易畜舍改裝,要讓蛋雞有較好的產蛋成績,可從飼養管理上著手應是可行之道。
  2. 飼養管理簡述如下:
    (1) 將飼養給料時間改至晚上。
    (2) 提供老母雞額外的鈣。
    (3) 增加飼糧營養濃度。
    (4) 給予碳酸飲水。
    (5) 增加重碳酸鹽、維生素D3及鉀。
    (6) 添加重碳酸鈉及維生素C。
    (7) 添加中草藥以提高抗氧化性及免疫力
  3. 遺傳育種:
    有文獻指出,耐熱地方雞種之保種及選拔育種,是未來養雞業者對極端氣候的影響下之因應措施。

 

2019年03月13日
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 王淑音教授

從產蛋雞數量的供應面來看,種雞場孵化小雞的數量與品質、蛋小雞或蛋中雞的飼養與管理、產蛋雞的飼養管理與產蛋週期等,都直接影響雞蛋產量。其他如雞隻的環境緊迫、疾病的控制、氣候的變化、天災的災損等,亦會影響產蛋量的變化

近來蛋荒的因素固然如政府所言,其中尤其是823水災淹溺了大量預備要產蛋的小雞與中雞,及已經在產蛋的蛋雞。但106年底種雞場的疫苗接種失敗也減少不少小雞的供應,導致雙重效應發生,故自107年3月開始,就陸續缺少進入產蛋期的母雞。

小雞孵化當日就會接種馬立克疫苗,接著送到代養場飼養到75日齡(或更大)後轉移到蛋雞場。約20週齡開始產蛋,後續產量快速上升,於28週齡左右達產蛋高峰(95%以上),然後逐漸下降,到70週齡以後便達80%以下。

所以倘若疫苗接種失敗,則多半會在開始產蛋後才發病,因此會影響4個半月以後的蛋雞數及之後一整年的產蛋量。而水災淹掉的小雞或中雞,假設是剛養的小雞,影響時間跟疫苗接種失敗差不多;假如是30日齡的中雞,就會影響3個半月以後的蛋雞數與其後一年的產蛋量。這也就是為何106年下半年的疫苗接種失敗,會從107年開始影響雞蛋供應,且影響幾乎一整年。而8月水災損失的小雞、中雞,則影響到107年底的產蛋雞數量(開產母雞數量減少)。

以上兩個原因,假如沒有趕快補新母雞的話,影響時間會一直延續到108年底。不過無論是疫苗接種失敗,或是水災損失大量雞隻,業者都可以盡速補上蛋雞,如8月水災後,開始增加出雛量,這些小雞就可以陸續在108年1月以後加入產蛋行列。所以水災的影響,在能夠增加出雛量的先決條件下,應該在108年2月開始,可以逐漸恢復產蛋量。

至於格外蛋的廢棄及氣候因素,固然有些許影響,但都還在正常產銷調節範圍內,不至於造成嚴重蛋荒。

利益迴避聲明:

王淑音教授:本人目前無進行相關議題的有償研究、或者正擔任與該產品技術相關之公司之有償職位或自己與家人有投資該公司產品或技術等。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