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科學充電站:媒體培訓課程系列(一)循環經濟

在風險社會的浪潮下科學資訊開始具備跨界性質,媒體作為公眾知識的轉譯者要怎麼理解這些跨領域的知識並發揮社會溝通的功能?為此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特別舉辦一系列媒體培訓課程,希望能當記者們的知識充電站。本次課程感謝十五名學員參與,其中包含平面新聞媒體、網路新聞媒體、週刊雜誌等媒體夥伴。

【活動回顧】科學充電站:媒體培訓課程系列(一)循環經濟

第一堂的課程主題為「不只資源回收再進化 循環經濟一點靈」,邀請到台北科技大學永續創新與評估中心胡憲倫老師,分享如何從環境及永續觀點看循環經濟。胡老師認為目前台灣在資源回收上做的相當不錯且作法創新,並以大豐環保科技為例,該業者推出「zero zero」回收服務,不僅可以到府回收外,還可以積點兌換商品,堪稱環保界的Uber。

【活動回顧】科學充電站:媒體培訓課程系列(一)循環經濟

接著從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EMF) 的觀點來介紹循環經濟,即要有「重新設計」、「有效利用和再利用自然資本」、「檢視全生命週期」等三個完整的循環才算是循環經濟。如何理解循環經濟?胡老師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從環境的系統思考開始,以地球為系統的永續概念。目前地球的礦物資源大概在五十年內會用完,因此循環經濟的概念相對來說就非常重要。

【活動回顧】科學充電站:媒體培訓課程系列(一)循環經濟

至於循環經濟的推動,胡老師認為可以從設計、商業模式、逆向迴圈、驅動力及誘因等四個面向著手。首先在設計上就應先考慮回收問題,如手機零件的模組化與規格化,使其便於回收;再者商業模式則可以改為以租代賣,飛利浦電燈租賃的服務及為相當成功的案例;電子產品回收的思考則是透過逆向迴圈上的末端回收,賦予廢棄物新生命;在驅動力及誘因上,政府應提供適合循環經濟發展的環境及政策補貼。

胡老師從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角度,分析目前循環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主要從專注於廢棄物,到提升生態效率,最後發展成價值保留最大化。他也點出目前企業發展企業永續時常常犯的錯誤,例如:企業做企業社會責任(CSR) 時常以一種交換的概念來進行,透過作其他善事來抵銷企業本身所造成的傷害,但卻未從根本改善自身作為。因此,胡老師提出了對未來公司樣貌的想像,它應該具備高度服務導向且資源有效利用零浪費、企業價值超越法規、社會正義優先,讓地球與企業能同時永續發展。

最後胡老師提醒循環經濟並非全部,仍需關注永續發展,並提出七個永續發展重要的指標:消除廢棄物、無害的排放、可再生的能源、封閉迴路、資源有效的運輸、敏感的聯結、重新設計商業。讓大家重新思考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之間的相互關係。